继回顾(上) | “橙色之路——荷兰海归建筑师/荷兰建筑联展”回顾(上篇)和回顾(中)|“橙色之路——荷兰海归建筑师/荷兰建筑联展”回顾(中篇)之后,让我们继续了解此次展览的幕后和一些感动人的瞬间。
-回顾视频-
见功力又很肯定的展陈设计
担任此次展览展陈设计的建筑师林海和张朔炯,给予展陈设计的主题为“小体大做,与大邂逅”。林海对此做出了诠释,“荷兰,Netherlands直译为低地国家。作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与大海争夺陆地的精神已经深深刻在文化之中,荷兰的国土上也因此遍布着尺度宏大的人造设施和大地景观。荷兰拦海大坝(Delta Works),以其超越自然的巨构体量,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当代荷兰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雷姆?库哈斯在文章《大》(Bigness)中宣称未来的建筑会变得越来越大,是无法阻挡,且不必阻挡的历史进程。 ‘巨构(mage structure)’似乎与库哈斯的‘大’思想有着某种契合,也深深影响着荷兰的建筑实践。”
因此,他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植入一个“巨构体”作为展览装置,同时旋转45°角,打破空间秩序,制造空间冲突,既是本次设计的核心理念,也是向荷兰建筑的一种致敬。展览空间,以橙色作为主题颜色,利用柱、局部墙面,以及地面,形成点线面的平面构图关系,体现荷兰的颜色,从色彩上呼应展览主题。展览空间布局,分为序厅,荷兰事务所展厅、橙石会客厅,以及留荷海归中国建筑事务所展厅,空间层层递进,相互呼应。
(摄影:高文仲)
(摄影:许智航)
? 每一笔都没有啰嗦,很精炼,很肯定,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比较好的建筑展了,它让人眼前一亮。
触达人心的展览视觉设计
一个展览是不是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否可以准确并深刻地传递它的内涵,取决于策展理念、展览内容、视觉设计、展陈设计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诉说与加持、互为彼此。其中,视觉设计更起到了提纲携领、抓人眼球、触达人心的作用,一个好的视觉设计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展览的灵魂。为本次展览定位主视觉并赋予其灵魂的设计师王江,曾多次担任威尼斯双年展、鹿特丹三年展、国际戏剧节等重要展览和活动的视觉创意总监。此次,他给出的展览视觉主题是“之路”,受荷兰风格派新造型主义影响,抽取最简单的几何骨架,在线条交叉的四个角处形成相互的搭接关系,且线与线之间又能左右上下如标尺一般移动,由此营造出一种矛盾且幽默的空间感觉,但同时又形成稳定的平衡。王江对此表示,“构型艺术概念作为视觉主要传达目的,用最简洁结构组成其设计形式,呼应此次展览主题和展陈设计,并体现精神性;并从‘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建立通识性,形成共同设计语言,为构建新建筑,新秩序提供了想象的空间?!闭估赖牧硪晃黄矫嫔杓剖μ镄懒?,为“橙色之路,向未来”版块的设计在字形上赋予了“路”的意像,传神并具有表现力。
(摄影:许智航)
(摄影:高文仲)
展览“梦之队”
此次展览可谓“有史以来”时间最短、任务艰巨、衔接众多的一次展览。从策展、内容组织、展陈设计、视觉设计、展品制作、展览搭建,到最后开幕式、举办论坛活等等,总共不到1个半月时间。这一切的一切,全要归功于为展览全力付出的各团队的紧密协同,他们是——中景橙石、城市复兴2050、《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大木建筑、壹山千墨、华薇天成、丝绸之路和平智库、moitoiworkshop、titanium、网易设计等。特别是,展陈搭建团队——华薇天成,在紧锣密鼓的搭建过程中,坚持在时间紧、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全部选用金属构架,以保证展览高品质的呈现;并且现场作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显示出高度的专业性。
橙石会客厅
赞助和承办此次展览和论坛的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景橙石/橙石),倾注热情,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不仅为本次展览带来艺术混凝土制成的独特建筑景观,即用橙石先进影印混凝土技术呈现出部分参展作品,通过艺术混凝土细腻的质感和丰富的材料语言为建筑设计师们带来更多的设计自由和创作灵感,同时也展现出耐久、低碳等特质。作为现浇生态艺术混凝土的领导品牌,中景橙石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支持此次展览,是主动参与设计研发和社会创新,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的一次身体力行的表率。在展览开幕当天的「橙色之路-城市之境」国际建筑论坛中,中景橙石和10位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师,就“创新与启迪”、“可持续设计”、“实验性与未来性”、“生态.艺术.混凝土——为城市发声”等议题,面向业界,进行分享和讨论。
在展览现场,荷兰建筑展厅与荷兰海归中国建筑师展厅之间还嵌入了“橙石会客厅”,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了交流休憩的空间,而且还全方位地营造了一个由艺术混凝土打造的全场景主题空间,让人们通过影印混凝土“触摸”到艺术混凝土的发展史;并通过陈列在其中的工具、模具及样品,让建筑师、设计师们现场体验、身临其境,同时了解国内当下重点和重大应用艺术混凝土的研发成果及实际项目;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到现浇生态艺术混凝土从样本配置(定制)到生成的全程都是可设计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她(艺术混凝土)的设计者 。
用橙石先进影印混凝土技术呈现出部分参展作品(摄影:高文仲)
(摄影:许智航)
(摄影:高文仲)
(摄影:许智航)
(摄影:高文仲)
橙石会客厅(摄影:黄卫国)
“橙石会客厅”中都迎来了哪些人?他们都谈论了些什么?敬请关注接下来的“橙石篇”。
感动人的风景
每次在展览开幕后,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看到参观者们看展时的表情、反馈,凝视作品时所反射出的情感的交流与感受;特别是非建筑专业的观众,他们中的很多人可以在一件模型或者一块展板前停留很久,细细品读,甚至对作品一件不落地进行拍摄;与他们的交流总会令我们很感动,那些最直观的反馈和对展览的肯定让我们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最让我们深受触动的是孩子们的参与和反馈,他们有的只有四、五岁的年龄,由父母带着全家一同来看展,他们小小的身体在模型前,刚好视线可以平视到模型的内部空间,于是,他们会在模型前不停地转圈,从各个角度琢磨着里面的内容,我想,那个“小小建筑师”的种子一定已经开始在他们的身体中萌芽、孕育着了吧……
(摄影:高文仲)
(摄影:Helen)
(摄影:许智航)
“荷兰十七世纪的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伦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基于理性和自然法则,而不是基于宗教信仰或传统习俗。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思考和行动来实现自由、幸福和真理。橙色光芒是理性、自然、温柔和热情的光芒,橙色之路行至中国带来了诸多借鉴、思考和新的实践。海纳百川,巧于因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如妳所言:向光而行,我们都很庆幸!“
文:姚京(Helen)
再次鸣谢给予此次展览支持的各合作伙伴:
中亚协空间设计发展委员会、亚太空间设计师协会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图岸建筑设计
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复兴2050
联合设、筑龙学社、LAS工作室
广州设计周
网易设计
北京华薇天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OMA 亚洲、Next Architects、Inbo、MVRDV、Office ZHU(〇筑设计)、AIM Architecture、OKRA Landschapsarchitecten B.V.、都市可能概念工厂、平介设计、叠舍空间、度向建筑、凡谙设计、超级建筑、殊至建筑、相间建筑、图岸工作室、方石建筑、全体建筑、大木建筑、坊城设计、普罗建筑、褚冬竹工作室、默思建筑、缇石景观
网易设计、A+设计联盟、设计腕儿、DOMUS国际中文版、青年建筑、金堂奖、时代播报、Archiworld世界之旅、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世界建筑、Interni设计时代、专筑网、Archrace、elvita威的生活便签、新浪地产、畅言网……
荷兰驻华大使馆、北京751园区、荷比卢商会、北京国际设计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