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物臣?肯文设计事务所
谢英凯先生于2002年在广州成立汤物臣?肯文设计事务所,并提出「公共性 开放性 趣味性」这一设计理念, 强调用设计改善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汤物臣?肯文设计事务所是一间创新的设计企业,主张用设计解决社会当下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找到释放生活善意的设计手法,创建善意空间,致力成为不断改善生活理念的社会型企业。
1个宇宙,9大行星,204个国家,809个岛屿,7个大洋,据说人的一生,大概会遇到2920万人,而两个人相爱的几率大约是0.0000000068。从相遇、相识、相知、相恋到相许,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混合着欢笑,泪水,争吵,甜蜜…..,能让两个人携手迈入另外一个新的阶段,这两个人必定同时坚守着一颗初心。
经历过往三次属于原生家庭的梦想改造家后,设计师谢英凯本次受到的委托是一对85后的准婚情侣,如何将一个年轻的非原生家庭融入这个在旧城里全新的家,对于设计师谢英凯来说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尝试,而他们会在一个怎样的家开展二人新的生活?让我们跟着回忆打开这个新家的大门。
▲两位新主人儿时旧照
无人问津的老宅、毫无生气的旧区,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渐渐甦醒,慢慢复活。
老城区空心化严重,一对年轻的准婚情侣,如何能让他们自然地融入旧社区生活是重要的考虑方向,同时也希望藉由这个机会,让更多年轻的活力能回归老城,活化旧建筑的同时也活化旧城。
▲旧建周边筑航拍图
▲原建筑旧貌
除了要解决房子的物理结构问题外,还需要对这个初创家庭未来家庭成员的变化进行预设和计划,双方的父母、未来的小朋友,小朋友长大后的考虑;与此同时,两位准婚委托人除了同是公务员的身份外,男主人的珍贵手办和书籍,女主人的汉服衣物等等,需要偌大的储物空间。
原建筑存在的种种难点,和两位未来主人对家的构想,设计团队承载着这个新家的梦想开启这次的改造。
老城区绿化空间相对缺乏,那就主动在居所与自然之间寻求绝对的联系与和谐。在各层小平台及室内植入绿植,形成彷如一个内外部混合的立体花园,让邻里和街坊都能感受丝丝自然绿意,帮助调节城市微气候。
由于对整体建筑进行了抬高,为了保留居住者对整个空间视线的开阔性,同时更好利用了地台空间,首层地面局部下沉,分别形成会客厅和下沉式茶座。
【关于“光”的美学意蕴】
古语有凿壁偷光寓意勤奋好学,现今有凿壁引光洋溢和曦新居。针对原建筑尺度较小,而委托人功能需求较多,团队第二步做的是使整栋建筑分成两侧,南边室内体块退缩,在满足委托人空间使用需求的同时,使中间形成天井,倾泻而下的日光在建筑的中心位置上创造出一种竖向的动态感,将自然光线引入到每一个空间,同时改善室内的通风情况。
【错层设计 让空间自然进行光合作用】
以中间的天井为核心,再将两边的建筑设计成错层结构,无论是光和空气都能更自由地融入到各个空间中,开放墻体,使各层空间更通透,视觉得以更好延伸。
多元功能 创造人与空间的亲密关系
错层的设计让空间与空间形成缝隙,透过缝隙,家人之间在不同楼层中都能构建一种视觉或听觉的联系,形成一种新的陪伴方式,让这个家创造更多趣性的体验。
上下通过缝隙进行连结,利用空间创造流动感
透过环绕、自由动线,满足居住者在有限空间中的必要互动关系。
考虑到这个年轻家庭未来的成员变化,二层起居室满足既能成为小孩的游戏区域,亦能转换成另外一个临时客房适应双方父母到访。同时二层的儿童房空间足够容纳两张床垫,更与起居室两两相望,整个空间完全为未来的家庭发展做了充分准备。
满足两位85后的共同消遣,一个隐藏的神秘空间与主卧相通。在主卧跃级而上,满足CP们在家就能拥有属于自己专享网咖的心愿;除了下班后放松身心,这个舒压的娱乐空间同时满足储存衣物的功能需求,不浪费一吋的收纳空间。
温暖的色调与柔和的纹理将“家”的感觉细腻呈现。
保留原建筑旧楼梯手柄重组设计而成的小茶几,旧有的生活痕迹与新颖的构思在家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光”为主体元素与素雅的旧角落场景呈现一种恬静意味,精心挑选的画作没有喧婢夺主,而是点到即止地与空间融合为一。
设计师谢英凯及团队,经过2015、2016、2017到今年2019的改造,由始至终都希望通过设计,让这个被称作“家”的房子能有更多可能相遇、可能相聚的空间,思考如何通过空间改变家人的相处模式,甚至是家庭关系。
平衡人与建筑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居住者对家有持续的幸福感和居住渴望的氛围。
▲一层平面图 1F Plan
▲二层平面图 2F Plan
▲三层平面图 3F Plan
梦改项目部分参与设计师团队照
谢英凯
汤物臣·肯文创意集团 执行董事/设计总监
法国国立工艺学院(CNAM)工程与设计项目管理硕士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七+5」公益设计组织联合创办人
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设计师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