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设计公益基金会,究竟能给孩子带去什么?创基金时常在想。
或许你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画纸、彩笔、颜料、绘本……
是的,我们送去过;但是,这不是结果。
那一张张大人们选出来展示的琳琅画作,有太多成人世界的评鉴色彩。
难道“画得好”,就是我们预设的成果吗?当然不是。
我们一直在寻找,不是几张画作、几张考卷能定义的,能随时光发酵生长的,永续滋养孩子生命的,某种东西。
如果用词语来道明的话,那就是美和创意。
正如康德说的:“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我们想赠送给孩子的礼物,就是这种无目的的快乐,并用一种创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将其传递,去友好地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为此,创基金专为6-12岁儿童打造了两大设计教育公益课程——儿童自然美学课程和儿童设计思维课程。今年盛夏七月,创基金将携手设计互联,开启为期4个月、线上线下联动的儿童设计教育工作营,招募全国公益人、设计人,服务于儿童设计教育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完善自然美学课程和设计思维课程内容,包括课件开发、志愿者培训,培训内容覆盖公益、设计、管理、传播四大板块,培养复合型的种子师资和管理者。
创基金x设计互联,两大儿童设计教育课程
为了和孩子一起发现美与爱,2018年创基金全面升级了儿童美育项目“创想学堂公益A计划”,以儿童自然美学课程为核心,构建由全国志愿者、公益组织和机构搭建的共创及服务平台,引导儿童从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爱,从单纯的留守流动儿童美术教育向全方位自然美学启蒙教育系统发展,并首先在四川雅安、陕西安康两地先试先行。同年8月,儿童自然美学课程志愿者工作营在雅安启动,后转战线上,经过长达5个月的研修,一套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儿童自然美学课件1.0版已完成,正整装待发,即将落地发芽。
设计思维,世界品牌IDEO的诠释是一种以人为根本的创新思维方式,本身包含了触发创意、积极改变的方法。2018年设计互联着手开发以博物馆展览、展品为基础的创意设计课程,以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作为课程体系的导向,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社会话题,以创造性思维去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学会辩证、多角度的思考方式。同年10月开始在深圳育才第四小学和第一小学展开教学。
创基金,一个是中国设计界第一家自发性公益基金,设计互联,一个是以设计启迪生活的综合创新文化平台,同位于设计之都、创新之城深圳,开展的儿童设计教育项目步调几乎一致,以设计为媒,同为儿童,携手同行。
项目总策划、创基金理事童岚说:“创基金与设计互联的合作设想是,联手打造一个面向城市与乡村,关于儿童与青少年自然美学、设计思维的平台,用于开放和多向的研究和学习,汇聚国内外专业资源,定向研究、开发和发展社会公益项目,同时培训和搭建志愿者组织。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双方分别在乡村和城市进行了一些项目实践,新的平台将推动我们把项目的内容发展得更具深度,并发展到更多的地区,陪伴更多孩子成长。”
乡村+城市,招募公益人、设计人两大群体
围绕着美与爱,创意与创造,儿童自然美学课程、青少年设计思维课程的1.0版课件皆已呱呱坠地,为了让更多地区的孩子畅通无阻地得到美的启蒙和创意的思维引导,创基金启动了儿童设计教育工作营,面向全国招募公益人和设计人,成为两大儿童公益项目的推广者和践行者。
1、儿童自然美学课程公益伙伴:
来自五湖四海,年满24周岁;
社会组织公益人优先;
有儿童公益项目服务经验者优先;
有意愿在本地开展至少为期一年的儿童自然美学课程。
2、青少年设计思维志愿教师:
常住大深圳,年满24周岁;
设计专业,或从事创意设计、文化艺术等行业;
家有孩子的爸爸妈妈优先;
热心公益,有意愿开展儿童设计思维课程公益教学。
“4+3”线上线下,培养复合型人才
工作营将采用“4+3”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展开:第一场工作营将于7月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启动,为期4天;其后每个月分别开展三场培训,线下一场,线上两场,持续3个月,以培养懂公益、设计、管理、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以上为初定,课程内容或将根据实际情况稍有调整
这是一场不长也不短的修炼,关乎心灵和本领。
你将收获——
真刀实枪、活学活用的技能知识和案例教学实践,
面朝大海、沉浸式的设计艺术体验,
志同而道合的朋友一路同行,
任重而道远的使命守护儿童。
聚沙成塔,润砾成珠,
一切美好都需要时间和心血筑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准备好,你就来!